经典案例

申元集锦-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损害公司利益,公司应当如何维权

案由: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

原告:A公司

被告:林某、华某、石某、B公司


诉讼请求:

1、请求判令林某、华某、石某三被告共同退还谋取A公司商业机会所取得的收入100万元,并由B公司承担连带责任。


原告事实与理由:

A公司系生产销售帐篷、睡袋等户外产品的企业,林某系初始股东之一,并在2018年至2022年10月期间被登记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。2022年4月,A公司在另一起商标侵权案件中发现,林某已于2020年6月与公司员工华某、石某在南京成立了一家同样经营旅游户外用品的B公司,遂将林某、华某、石某及B公司诉至法院


法院查明事实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庭审中林某辩称,其仅是A公司名义上的股东及执行董事、法定代表人,未行使过股东权利以及与执行董事和法定代表人身份有关的职权,其实际职务是销售部门负责人,不应承担竞业禁止的法定义务。因A公司拖欠其三年的绩效提成未发,为维系正常生活,故借用华某、石某的名义成立了B公司,但是由于疫情的持续深度影响,B公司成立之后未能正常经营,其也从未将A公司的商业机会转给B公司,未损害原告的利益,A公司主张其返还100万元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。

华某及石某均辩称,其仅系A公司的普通员工,并未签订竞业协议,林某称要在南京买房,需要在南京成立一家公司交社保,故向其借了身份证,但其对公司的成立情况并不清楚,也未参与公司的经营,不应承担责任。

法院认为,林某即便系名义上的执行董事,基于其销售经理的职务,也属于公司法规定的“高级管理人员”范畴,对公司依法负有竞业禁止义务,其在任职期间未经A公司及股东会同意另行设立经营范围相同的B公司,构成同业竞争关系,损害了A公司的利益,依法应将违反竞业禁止义务所得的收入归入A公司所有。

华某及石某系A公司普通员工,不具有竞业禁止义务,且B公司系林某借用二人身份证成立,华某及石某未参与公司实际经营,不构成共同侵权,不承担责任。

法院观点:

审理后认为,经调取B公司银行流水,B公司成立后至林某辞去A公司职务期间,账上共收到货款近165万元,属于林某利用职务便利谋取A公司商业机会产生的营业收入,但公司收入不能等同于高管个人取得的收入,由于B公司实为林某设立的一人公司,而林某未举证证明B公司的净利润。最终,一审法院按照15%净利润率酌定林某因谋取A公司商业机会在B公司所取得的收入,判决林某返还A公司24.7万余元。林某不服一审判决,上诉至中院,二审维持原判。

 

申元律师总结:

公司董事、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,另行设立其他公司与其任职公司经营同类业务,属于《公司法》中规定的董事、高管的竞业禁止行为,违反了董事、高管对公司的忠实义务。董事、高管因此获得的收入应当归还其任职的公司。虽然董事、高管另设公司从事同业经营的收入属于该另设公司所有,但可以根据董事、高管在该另设公司的持股比例并结合其他证据,酌定董事、高管在其另设公司同业经营中所获得的个人收益,并判令董事、高管将该收益归还其所任职的公司。因此,公司的董事、高管在任职期间应恪守忠实、勤勉义务,切莫利欲熏心,脚踏两只船,否则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

文章来源:上海市申元律师事务所

如果你有任何法律相关问题咨询

请留下你的信息

我们尽快给您回复

在线提交留言

提交
咨询
热线
021-67862256
虹桥办公地点: 上海市闵行区申虹路663号鱼跃大楼3F
松江办公地点: 上海市松江区莘砖公路3989号3楼
Copyright ©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-华纳万宝路公司客服办理开户电话19989979996(华纳业务办理)  沪ICP备2022028627号